成都辖下一古镇,在清代时就有鸡公车专用道

邛崃三大古镇历来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说法,平乐古镇声名远播,游人如织。而固驿和夹关,省内知道的人都很少,也就没有多少游客去了。固驿在宋代就是四川的古驿道,清代时也是成都到打箭炉(康定)必经的驿站,原来叫做“故驿”,后来改为“固驿”。从固驿往北可到安仁镇,大邑,崇州,温江等川西坝子,往南可以到西来,蒲江,丹棱等丘陵高山地区。《邛崃县志》曾记载:“城东南三十里,固驿濒南河,水陆通道,市口繁荣。”从临邛古城沿南河顺流而下约30里,就看到固驿古镇掩映在翠竹绿林之中,静静地躺在河边。它在邛崃历史上场镇排位第二,是东路坝区最大的场镇。现在的民居保存完好,多为明清建筑,木结构,小青瓦,古风浓郁。固驿在历史上是一个水陆码头,镇旁的南河和周边四通八达的道路,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据说年代一场洪水冲毁了横跨南河的大桥,现在的南河连接下河街只剩一截断桥颓废地瘫在那里。清末民初,主要的是人背肩挑,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用推鸡公车运输。据说那时候,每天四面八方到固驿的路上,最多的是就是鸡公车,一辆接一辆,络绎不绝。固驿北边到大邑崇州方向的贸易的要道,要经过小南河,河上的平康桥为三孔拱桥,建成于清同治七年(年)。桥长三十一米,宽四米六,桥高七米多。这座桥的最特别的地方,是在桥面修了一条为鸡公车专用的通道。在整个桥面的中间铺了一条宽近30公分宽的条石,在石条中间,凿了一条大约宽10公分左右的凹槽。规定了推着鸡公车只能从凹槽里经过。这种办法,既保护桥面,又让鸡公车顺利通过。年,固驿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剧之乡”。固驿古镇春台会创办于明万历年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举行,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春台会的主要表演就是川戏,从二月十三日下午唱亮台戏,然后早中晚一天三场,连续十天连续演出十本川戏。固驿有“戏圣故里”之称,川剧圣人——康芷林大师就出生在这里。康芷林,邛崃市固驿镇康石桥人,年农历2月22日生。幼年曾习中医,他12岁入班学戏,17岁蜚声剧坛,角色全能,工文武小生。尤其擅长表演细腻,唱腔优美的文生。康芷林创造的川剧绝技“踢眼”,“变脸”和“吐火”,多年来让无数观众风靡,后继者络绎不绝,发扬光大,在川剧舞台上闪耀着不灭的艺术光芒。年,康芷林在重庆病逝,灵柩返回成都当天,重庆万人空巷,送葬队伍蜿蜒几里。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当时任省参议长的蒲殿俊送的一副对联:“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现在的固驿镇上,纪念康芷林大师的“芷林广场”于年竣工投入使用。虽然现在没有春台会,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春台会巨龙游街的盛况,但耳边,仿佛飘荡着悠扬的唱腔,眼前,浮动着绚丽的身影,彩袖飘飞间,火光晃动里变幻着一张张脸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