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川剧悠扬如新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成

原标题:百年川剧悠扬如新(主题)——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成功举办(副题)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付远书为期近一个月的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于5月中旬收官。作为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四川专门安排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多名川剧优秀演员送上了28场精彩演出。近年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和挑战,川剧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市场培育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紧抓川剧这门优秀传统文化,四川正不断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支撑。守正创新是关键词5月14日,由四川省川剧院出品的川剧大幕戏《卧虎令》作为压台戏亮相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并连演两天。据悉,该剧已有十年未跟观众见面,此次演出主创团队对剧里舞美、道具、妆造等均进行了提质升级,为戏迷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守正创新是川剧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词。去年,川剧《草鞋县令》就凭借悠扬婉转的高腔与帮腔,间离、陌生化的形式创新,瑰丽奇绝的舞美设计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该剧从剧情线索、人物关系、思想升华等方面进行了反复打磨,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于一体,塑造了清廉朴实、仁德亲民、勇于担当的“草鞋县令”形象,把“为民做实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力量踏踏实实带给了观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年年初,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带来的新春戏歌《春夜喜雨》用悠扬浑厚的川剧声腔表现诗词经典,配上杜甫草堂的优美画面,令观众耳目一新。“未来还准备在‘戏曲+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川剧与交响乐的融合,希望通过创新审美形式,提供一种观众乐于接受的川剧艺术。”陈智林说。守正创新还体现在本次首届川剧汇演上。传承方面,在经久流传且观众喜爱的川剧经典《白蛇传》《柳荫记》里,观众既可以通过充分领略爱情传说的川剧表达,也可以感受钻火圈、滚禅杖、托举、变脸等特技表演在剧目中原本的呈现。创新方面,汇演选取四川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3家配备了国家级标准的设备设施和一流的舞台场地、灯光音响的场馆为展演场所,专业的技术手段在为川剧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让观众更加鲜活生动地感受艺术魅力。人才培养下足功夫首届川剧汇演演职人员年龄跨度从16岁至57岁,既有深耕川剧艺术、从业数十年的梅花奖名角儿,也有青出于蓝的“小梅花”。其中,《红梅记》《绣襦记》等不少传统戏更是纷纷推出了“青春版”,“95后”“00后”川剧青年演员开始“挑大梁”。近年来,川剧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其中,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是四川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省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于年3月设立,包括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魏明伦、陈巧茹、刘露等入选。一年来,名家们通过设立戏曲工作室、借力短视频传播等方式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戏曲进校园方面,自年起,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和四川省川剧院整合全省川剧资源,先后在成都、遂宁、自贡等地的30余所学校建立了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基地,并开展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活动。多年来,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活动覆盖范围从首届的7个市(州)到目前的21个市(州),共有近0名师生、数百个节目参与选拔,参演学校热情高涨,该平台已成为四川加强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要抓手。人才培养在细分领域也有深耕。为避免川剧帮腔表演人才出现断层、短缺等困境,今年3月,“川剧帮腔表演人才培养”在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正式开班。来自成都、重庆、南充、乐山、攀枝花、宜宾等地的10位青年学员在为期30天的线下集中培训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剧目展演等方式,深入学习川剧帮腔艺术,强化了自身的人文修养、演唱技能和传承意识。实实在在贴近群众为发挥川剧艺术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的时代价值,首届川剧汇演把人民作为川剧表现主体、审美专家和评判者,让川剧实实在在贴近群众、走近观众。据悉,展演期间,观众不仅可在云端“1元看川剧”,所有线下剧目全覆盖实行元以内惠民票价,其间还将推出“39.9元”超值惠民票价、“合家欢”五折福利购票活动等。同时,为突出“参与性”,汇演还组织观众和专家组一起参与评选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奖、组织工作奖、特别贡献奖。其中,观众线上投票评选比重10%,现场投票评选比重20%,剩下70%得分出自专业组评审。“希望通过精品展演、惠民观演等方式,聚焦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要,以汇演培育市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汇演,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能走进剧场,近距离品味川剧艺术。下一步,四川将继续为川剧搭好“戏台子”、建强“戏班子”、铺好“戏路子”,不断扩大川剧的“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