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映红梅
重庆市川剧院的梅花正凌寒开放
一抹抹耀眼的红色爬上枝头
微风拂过,花影婆娑
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为古色古香的川剧院
增添了一份雅韵和灵动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寒冬腊月的考验
梅花才能绽放出独有的芬芳
正如这梅花一样
重庆市川剧院在创新中发展
把底蕴深厚的川剧,薪火相传
凝练成巴渝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响亮符号
2月20日,重庆日报报道
《重庆川剧,凝结川味川情的戏曲瑰宝》
讲述了重庆川剧人的坚守
通过一代代传承,展现出勃勃生机
▲重庆日报年2月20日第版
[文章内容节选]守正创新
打造让观众坐得住的川剧
面对川剧艺术遭遇的低谷,以重庆市川剧院为引领的重庆川剧人一直在坚守。他们在场地设施、人才队伍和剧目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渐渐地,川剧开始复兴。20世纪末,一批重庆川剧艺术作品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子》。
▲《金子》剧照。熊明摄/视觉重庆
《金子》有着“川剧的里程碑”“川剧中的《茶馆》”之称,年刚一面世,便似在戏剧界扔下了一枚“炸弹”。其大胆创新为业界人士交口称赞——6个人一台戏,打破了戏剧舞台艺术“戏不够人来凑”的弊病,唱词无限生活化,充满民间“野趣”,女声中还能听出流行乐的味道。
提起这场川剧改革实验,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至今难掩兴奋。她直言,当时的理念只有一个,就是打造好听的川剧,让观众坐得住。于是,在《金子》里,她融入了邓丽君柔美甜润的气声唱法,男主角仇虎死后,在没有任何伴奏的情况下,用哭腔吟唱了一段山歌——“郎是山中黄葛树,妹是树上常青藤……”每次演出,这段表演总会引爆观众泪点。
▲《李亚仙》剧照对重庆川剧来说,川剧的创新,《金子》只是一个开始。年,重庆市川剧院将传统戏《绣襦记》进行古戏新探,打造出《李亚仙》。《李亚仙》的问世为经典川剧剧目展开了新视野——重庆川剧,不仅要守住经典,更要提升经典。该剧以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重新演绎了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被称之为“中国版的茶花女”。
年,重庆市川剧院启动新版川剧《江姐》巡演活动,这又是一次重庆川剧向经典致敬的新尝试。该剧有意识地吸收融合川剧、四川清音、川江号子等元素,整出剧充满地道川味、浓浓川情。
▲《江姐》剧照
在川剧《江姐》的表演设计中,川剧表演程式与创新舞美相糅合,写意和写实二者完美结合。在不断的打磨中,主创还将“狱中八条”融入剧情,使该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光彩。
以市川剧院为引领,一些地方川剧团、民间剧团也迅速崛起,重现辉煌。年6月,凭借川剧《鸣凤》中的出色表演,三峡川剧团团长谭继琼一举摘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年,实验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成功入选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界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
▲在法国图卢兹市举行“中法文化交流年”上,沈铁梅(中)教外国友人表演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位于两江新区人和街道,是国家级戏曲剧院、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集体”、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文化部保留的全国个重点院团之一。重庆市川剧院于年成立,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级戏曲院团。作为两江新区文艺领域代表单位之一,重庆市川剧院致力于川剧艺术的传播推广与传承发展,脚步遍及中国各大城市及欧、亚、美等世界主要城市,参加了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北美“点亮多伦多艺术节”、德国“威斯巴登国际艺术节”等世界顶级艺术盛会。
(部分图片重庆市川剧院提供)
总编:杜术林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操梅
编辑:宋丹蕾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