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高中后,思言先在塞浦路斯完成了本科学业。出于对中国的喜爱,她选择回到这片土地继续深造,在电子科大完成自己的硕士和博士学业。思言一直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她以撒哈拉以南非洲金融体系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为家乡与世界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智慧。
当被问到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原因时,她说:“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来说更是如此,但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她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家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在学习之余,她也喜欢在运动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并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一直热爱网球。作为学校留学生网球协会的主席,她组织了多场网球比赛,与大家共同分享运动的汗水带来的喜悦。
闲暇之时,思言也喜欢拿起笔,用文字记录内心的想法与生活的感悟。她不仅曾经在成都的外国人诗歌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也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和上海诗歌杂志上发表过两则诗歌。与此同时,她还在3年前创办了自己的网站,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02钟情中华文化,传播汉语之美作为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外国人,思言切身目睹了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也惊喜于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包容与好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之际,她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两本书籍《70年70个关键词》《在中国生活的个贴士》中发表了6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川剧、川菜和大熊猫,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中国。当谈到写就这些文章的初心时,她说:“10月1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中国的国庆日,尼日利亚也在同一天庆祝其独立日。“
思言格外钟情于中国五千年岁月积淀下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怀揣着这份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她在留学生中发起了“60分钟汉语”汉语角活动以及汉服时装秀,希望能将中国文化在留学生中更广泛地进行传播。在汉语角中留学生们虽然中文发音尚不标准,但大家仍然愉快地用中文分享着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心得,玩游戏、唱中文歌曲……在欢乐的氛围中,共同感受汉语之美。03努力奋斗,展现真实的非洲在中国的10年里,思言一直致力于打破人们对非洲的刻板印象。每当谈到自己的家乡,思言总是认真且自豪的说到:“我的家乡充满了聪明、乐观和勤奋的人。”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与此同时,它有着非洲大陆上最多的人口,是一片拥有多个不同民族和多种不同语言的土地。“在那里长大真的是一种独特的经历。在那里,你将会体验到非洲的真正魅力。非洲是一片富饶而绿色的土地。”SANDRA说。“Mygoalinlifeistodefyallexpectations”是她坚定的人生信条。作为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的非洲女性,思言认为自己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我有机会了解中国人对尼日利亚和非洲人的印象,我想要成为普通非洲人民和女性的代表。无论日后我走到哪里,我都热衷于打破人们对非洲女性的认知和偏见。”这是她努力奋斗的动力。
谈到中国和成电,“是中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中国,感谢成电,未来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传播的桥梁,向更多人讲好中国故事。”思言笑着说道。
文字:学生记者团鞠昀于泽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微视野工作室王梦涵张金杏
推荐阅读◇《中国教育报》头版!聚焦我电!◇有颜有料有味!◇刘昱伶: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寝室姐妹花!有颜有才,更有携手并进的心!◇标杆!样板!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