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要从家长抓起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e/wap/show.php?classid=34&id=1569096
当我们忙着在外奔波,为事业而打拼,努力提升自己的职称和地位时,我们记住了要提升自己的内心。然而一个人的气质不是仅仅读几本书,就能让外人闻到你灵魂的香气。外人首先看到的是你的外表。香奈儿说,衣服不出色注意的是衣服,衣服出色注意的才是人。虽说漂亮的脸蛋多的是,有趣的灵魂不太有,但如果有趣的灵魂被平庸的服饰掩盖,谁又有兴趣来探寻一番呢?一个拥有良好气质的人,不在于穿着昂贵的服饰,而是有鉴赏和搭配美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一抬手、一投足,优雅自现。那么鉴赏和搭配美的能力,从何而来?是天生的吗,还是可以后天学习的?有位哲人曾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你不是在自己的感情、思维、情绪里找到美,而是通过自己的感情、思维、情绪发现自然之美。不否认有些人天生就知道什么是美的,他们从出生就生活在可以欣赏到美的环境里,养成了鉴赏和搭配美的能力,一眼就知道什么是美的,但他们说不出为什么是美的。这是习惯的力量。就像在皇宫里出生长大的末代皇帝傅仪,对于鉴赏古董的本事就是天生的,因为他生活在古董堆里,每一样都非常熟悉,自然明白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看一眼、手摸一下就能感受出差别。从下在自然风光里长大的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是了熟于心的。生活在美的环境里的人,平时感受不到什么是美,一旦不美的事物出现,他们立刻就会觉得难受起来,他们不是歧视丑,只是习惯了美。所以创造美的氛围,对于养成鉴赏和搭配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便不能从小开始,也要从现在开始。想要了解什么是美,那么宗白华的《美学漫话》就是不能错过的一本书。某人说,宗白华一句话,李泽厚一篇文,朱光潜一本书。李泽厚对于抗战时期的两位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的评价,用“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和“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来评判。作为美学领域的“美学双峰”,朱光潜深研西方美学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浸淫很深;宗白华致力于发掘中国美学的独特品质,但这一发掘却建立在对德国哲学的深刻理解上。宗白华是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宗白华说,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但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作准备。在《美学漫话》中,他指引我们从客观条件来考察美的对象的构成。改造我们的感情,使我们能发现美;改变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它能成为美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涌现出来的条件。一、移我情相传伯牙跟着成连学琴,三年就学成了,但他的琴声技艺娴熟却没有什么感情。成连对伯牙说,“我的学问只能教你技巧,不能教你在琴声里注入感情。我的老师在东海,他能教。”于是就准备了粮食和钱物,带着伯牙到了蓬莱山,留下伯牙说:“我去迎接我的老师。”说完就划船走了,十天过去了也没有回来。伯牙心里非常难过,伸长了脖子四处探望,只听到海水的波涛声,山林寂寞,群鸟悲伤地鸣叫。仰天长叹:“先生你骗了我。”慢慢地弹起琴,边弹边唱,感人至深。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伯牙在孤寂中受到了大自然的强烈震撼,又感受到被老师欺骗的悲愤,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体会到最深的艺术感受,遂创作出了惊世之作,完成了他对美的感受和创作。宗白华说“移我情”应当是审美的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好条件。而“心理距离”、“静观”则是构成审美的消极条件。“隔帘花叶有辉光”这句宋陈简斋的海棠诗,就是明例。帘子产生了距离,通过帘子的空隙又能看到帘子外面的话也多美丽,光辉照耀在花叶上,闪闪发光,呈现出生命的华丽之美。这节奏和旋律,和谐完美地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二、移世界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这是郭六芳的《舟还长沙》。日日生活在美景中而不自知,等到从远处看,才发现家在图画中,是自然美的一部分。这里除了主观情感外,还需要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捷克诗人里尔克说美不但是情感使然,更是经验的积累。一个人早年的诗作乏味无意义,和他缺乏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毕生期待和采集,如果可能,还要悠长的一生;然后,到晚年,或者可以写出十行好诗。”在郭六芳的诗中,“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固然是心理作用,但“十二珠帘夕照红”则是构成美的形象的客观因素。夕照、月明、灯光、帘幕、薄纱、轻雾,这些都是帮助美出现的有利条件,在舞台布景和如今的摄影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一个普通的山村,和千千万万个山村一样陈旧、破败;然而添上远山黛影,落日余晖,江水流转,乡间炊烟,便成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就是“移世界”,美的形象,突然涌现在眼前。三、艺术与人生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意思是说艺术既要极其丰富和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精粹,去芜存菁,提高、集中,比生活和自然更上一层楼。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就是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提升。宗白华说学习美学首先要爱好美,要对艺术有广泛的兴趣,要有多方面的爱好。还要把中国的美学和世界的美学相比较,找出中国美学的特殊性。大艺术家也必定是深谙美的人。提高自己对于美的鉴赏和搭配能力,是提升自己内心素养的最好方法。从一首歌中感受忧伤,从一首诗中感受吸引,从一幅画中感受宁静,当你走进房间,房屋也因你而增色,这时候你就是美的化身。清初文人赵执信在《谈艺录》的序言中说,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譬如云中露出的一鳞一爪,却可以使神龙的全体宛然可见。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也经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明朝徐渭的《驴背吟诗》,删除了背景的刻画,只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的戏剧的表现手法也是如此,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只有简单的道具桌椅。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让人物充分表现剧情,观众可深入和剧中人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川剧《刁窗》中就用虚拟的动作突出了表演的真和手势的美,因为虚拟的动作,带来真实的感受。宗白华的《美学漫话》是他一生的紧要,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尽在其中。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恩格斯说我们的思想要像一面镜子一样,如实地反映这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真善美是人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我们努力在画中、在文字中、在电影中展现的美,不正是我们人生的希望所在吗?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你也要为你的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美的氛围,让他能在一个美的环境中自然成长,从小就在“美”中熏陶,成为一个天然美的孩子。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懂得美!你才是你的孩子最初的起跑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