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川剧 >> 川剧推荐 >> 中国昆曲,太可了

中国昆曲,太可了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occupyperth.org/feidian/3065.html

苏大脸化身最靓记者仔,连续两周带领大家探访了超“南”的“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超“绝”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宝藏级别的非遗文化震撼人心,小伙伴们大呼过瘾的同时都希望苏大脸继续加戏!

这种要求本大脸自然是......满足大家!

本期加戏让无数迷妹,粉丝直呼“我可以”的超级可可非遗宝藏——“昆曲”!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世界三大戏剧源头之一,“昆曲”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简直太可了!▼这个宝藏太可了,请小心“开箱”▼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一带,早在元末明初时期,昆山腔与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等并称南戏“四大声腔”。16世纪中叶,著名曲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汲取南曲与北曲的精华,创立了细腻婉转的“水磨腔”。同一时期,剧作家梁辰鱼创作了第一个昆曲剧本《浣纱记》。

《浣纱记》的成功,标志了一个新的剧种——昆剧的诞生。随着职业戏班的流动,昆剧沿着运河北上南下,沿着长江西进东扩……很快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并对中国近代的许多剧种,如川剧、京剧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昆曲”又被誉为“百戏之母”!

▼这门艺术太可了,请专心“收看”▼

那昆曲之所以被封“百戏之母”,可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早”字,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在昆曲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以自己的文化品格深刻影响了昆曲的审美基调和艺术走向,构筑起昆曲这个风花雪月的灵奇世界。这个世界变幻多姿,众美皆备,简单说来由四个艺术要素构成基本内容,即:歌,舞,表演和故事。

“歌”,是指昆剧的音乐唱腔部分,是以曲为基本单位,由不同曲牌联成套曲,不同套曲组成一出戏的音乐声腔。每支曲牌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主腔和结音,歌唱时歌者必须“依字行腔”功夫。

吓哈恰恰正好喜滋滋霓裳歌舞不提防扑通通渔阳战鼓划地里慌慌急急纷纷乱乱奏边书送得个九重内心惶惧早则是惊惊恐恐仓仓卒卒挨挨挤挤……

——昆曲《长生殿?弹词?六转》

明代著名昆曲音乐家魏良辅以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通俗地说就是唱曲应做到字面清楚、腔调纯正、节奏准确,这就是“依字行腔”,是唱昆曲的基本功。练好基本功之后,方可演绎好“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一字之长,延至数息”的一唱三叹昆曲水磨调。

“舞”,一般指的是身段;“表演”,指的是叙事或代言过程中的唱、念、做、打,用以塑造人物性格。

这人物性格指的便是角色行当。到了折子戏时期,昆曲在生、旦、净、末、丑五个总家门下,一共细分出了二十个细家门。个个家门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化妆,有一些还有自己的脸谱以及各自的动作程式。

程式是昆曲表演的主要术语,在昆曲舞台上,一歌一舞皆有规矩,一翻一扑不离程式。更为有趣的是,昆曲把开门关门、上马下马这样的日常生活化动作都提炼成程式动作。即使是那些情感情绪很难表达的东西,昆曲都会有一套相对应的程式语言。

苏大脸小贴士

“水袖”是昆曲里广为人知的一个“程式”动作,极能体现昆曲写意色彩。精彩纷呈的水袖表演,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有着自己的独到内涵,巧妙地诠释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使用水袖的技巧日后也成为了戏曲演员们的基本功之一。

第一个昆曲剧本《浣纱记》之后,昆坛上涌现了汤显祖、沈璟、李玉、李渔、洪昇、孔尚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他们创作的《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一大批经典巨作传唱至今。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昆曲《牡丹亭?游园?步步娇》最出名的当属汤显祖的《牡丹亭》,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时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并列,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四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欢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经典传承,浑身是戏,我可以▼

位于苏州平江路旁张家巷的中国昆曲博物馆,集各种文化宝藏于一身,可谓“浑身是戏”!馆内藏有昆曲及其他剧种的各类文物古籍与珍贵史料,从昆曲史话展区到晚清民国昆曲展区,再到新中国昆曲展区,昆曲的“前世今生”尽在眼底。

“馆”的前身“全晋会馆”本身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现存最精美的古典戏台就在这里,极具看点!特别是台顶的穹窿藻井,由只黑色蝙蝠浅雕与颗云头圆雕榫卯构件组成18层螺旋向上的蟠龙纹饰,不仅彰显了绝妙的古典建筑艺术之美,更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扩音作用,真正是巧思匠心。

还有镇馆之宝清末民初“宝和堂”昆曲堂名灯担,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件“堂名担”,为国家二级文物,大家一定要仔细观赏一番。它采用紫檀木、黄杨木镂雕制成,白玉栏杆,双层飞檐,缀镶象牙珊瑚宝石。顶端三面出挑莲茎形铜梗,悬挂玻璃莲花彩灯,精致非凡,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轿子,但其实它真正的用途是一个微型戏台。

从前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在主人的客厅里,因此称作为“堂名担”。演出时,堂名六七人三面围坐在堂名担里的长桌旁,吹拉弹唱,以清唱昆曲戏文为主。

找个周末,跟随苏大脸的脚步,一起打卡园林花园里的中国昆曲博物馆,了解昆曲的发展历史,聆听昆曲老师婉转流利的水磨腔调,再学几个昆曲的经典手势、身段动作……绝对不虚此行!

参观指南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