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璀璨亮丽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表演,是一种历史悠久、意蕴深厚的舞台艺术样式,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组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先秦两汉,经过唐、宋、金,百年间的酝酿和发展,至元代繁荣兴盛。图1“戏曲”一词最早见于《水云村稿》,其中在《词人吴云章传》有言“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声盛,正音歇。”说的就是南宋时期在民间流行的永嘉戏曲,是南方戏文发展的范畴。几经变迁,直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问世之后,“戏曲”才成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戏曲是一门集唱、做、念、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王国维称其为“合歌舞以演故事”,可谓是恰如其分。先秦礼乐文化和戏曲的起源曲六艺曾说“戏曲的形成是多元的,而起源则是一元的,它主要脱胎于宗教礼仪,这是世界的一种共同现象。”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有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每个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都对戏曲的艺术呈现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的灵物崇拜和宗教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图2先秦时期,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是先秦文明的基本构成。不过由于地域的差别,这一时期的民间文化又分为北方民间文化和南方民间文化。但不论那种民间文化都是以祭祀活动为主要内容,而祭祀活动又以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礼乐文化因阶级、等级制度的建立,而日益兴起。《史记.乐书》有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乐逐渐成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关乎王朝政治兴衰的主要标志。《左传》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这一时期,礼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意义。音乐、舞蹈艺术也因民间祭祀和政治教化的需要,而逐渐蓬勃兴盛起来,为戏曲艺术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图3乐舞唱诵作为先秦时期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手段,也带动了乐舞艺人的诞生。王朝所培养的“女乐”、“倡优”等成为了先秦主要的戏曲表演艺术演员,四面八方,各具特色的表演技艺齐聚朝堂,为后世戏曲表演增添了许多质素。周朝宫廷乐舞表现出了鲜明的功利性,多为章颂祖先功绩的特定文化内涵,均具有颂美色彩,形成了以史诗特色为主的大型乐舞。也相应出现了借助于服装、道具、音乐、歌舞等形式的戏曲文化特色,标志了我国古代戏剧表演样式的诞生。而南方楚国则以浓郁凄艳的巫风、巫舞,以其委婉、缠绵、温柔、多情的风格特色,同样为后世的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先秦戏剧表演艺术的多姿多彩,歌舞结合来演绎故事的艺术特色,为后世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之后,古代戏曲文化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唐代因其国力的鼎盛,使得文学艺术欣欣向荣,再加上经济的高度发展,戏曲艺术逐渐自立门户,形成了不同于诗、词、文、赋等文学载体的艺术存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极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图4唐代乐舞的兴盛,为戏剧艺术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一时期教坊梨园的建立,使得戏曲艺术体制更为完善,为戏曲提供了专业化的发展渠道、正规化的传承和弘扬,再加上表演形式和唱腔基础的奠定,戏曲艺术水平大幅提升,相继诞生了一系列的戏曲剧目。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时期,宋杂剧、金院和南戏的相继形成与发展,形成了我国古典戏曲的最初形态,更开创了后来元杂剧的繁荣局面。宋金时期的歌舞戏曲活动主要表现为乐舞、歌舞戏、队舞、队戏、院本、杂剧等多种演出形式。歌舞戏剧的繁盛,不仅在活跃于堂会、酒馆、等娱乐场所,在大量的神庙祭祀表演中,也是层出不穷;露台、献殿成为了神庙演出的固定场所。大量神庙的建立,使得戏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呈现出民间全面普及的盛况。图5宋代作为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前人的歌舞艺术成就,在滑稽故事表演、歌舞戏方面,充分融合历代民间讲唱、影戏、杂扮等戏曲艺术形式,产生了宋杂剧、金院和南戏等新形式的戏曲艺术。但宋金时期的戏曲史料流传下来的仅有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多数的杂剧、院本的剧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元代——戏曲成熟期到了元代,戏曲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戏剧——元杂剧。元杂剧作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以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因其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的独创性,而成为一代文学之主流。图6元代的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各自有着其艺术特色的表演形式。元杂剧的故事结构有着“四折一楔子”的基础架构。通俗来讲,就是每个戏曲剧本都有四折戏,折与折之间的过渡称为“楔”,从而保证戏曲故事情节相连贯、契合;而在结尾时往往会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词来概括全剧的内种,这叫做“题目正名”,也使得元杂剧的故事更具有完整性。元杂剧的表演形式和今天的戏剧并无太大差别,都主要以唱为主,再加以舞蹈、表情、服装、等加以渲染。值得一说的是,元杂剧除演唱之外,还配有旁白,这也就是元曲所讲究的“曲白相生”。元杂剧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各种文学艺术成就,成为了民间戏曲的摇篮,经过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发展前景。图7元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所创作的戏曲剧本就有五六百中种之多,其中保留至今的就达一百五十多种。这其中自然不乏优秀的戏曲作品。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就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极具感染性的文学艺术形式,深刻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腐败。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至今都被世人所传唱,关汉卿因此也有着元曲四大家之称。其中元曲四大家中还包括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他们的代表作《倩女离魂》、《梧桐雨》、《汉宫秋》等这些戏曲作品被世代传承,可谓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文化瑰宝。除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文学作家,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不朽佳作。图8元杂剧的题材甚为广泛,作家或取材历史故事,或叙述当下,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雅”和“俗”之间相互融合,逐渐从小众乐趣发展到大众文化,在文人、艺人的不断加持之下,元杂剧盛极一时,佳作频出。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经典剧作有《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等,以包公的推理断案为题材的著名剧作有《三勘蝴蝶梦》、《智斩鲁斋郎》、《陈州粜米》等;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杨景贤的杂剧等等,都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图9“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代作为戏曲的鼎盛时期,元杂剧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尖锐的指出了社会经济的弊端,因而,元代戏曲艺术才有着绚丽夺目的文化成就,成为了继唐诗、宋词之后,盛极一时的元曲。结语: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之国粹,拥有着古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灿烂辉煌文化中一朵令人称奇的优美歌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化戏种,品类繁多,约有三百六十中之多,传统戏曲剧目更是数不胜数。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秦腔、川剧、汉剧、闽剧、黄梅戏、花鼓戏等五十多个著名剧中,至今仍广为流行。参考文献:《中国戏曲起源》《四库全书总目》《中国戏曲演进史》《中国戏曲通史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