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会抬头等节日举行。儿时每年都会去赶庙会,街上热闹得不得了,大家看游行、购物、尝小吃,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医卜星相、江湖术士、三教九流也赶来凑热闹,木偶戏、猴戏、卖膏药、变戏法,应有尽有,各尽所能,吸引大家争相欣赏逗乐。
以前看过一套叫“七圣法”的把戏,这七圣,是依着《封神榜》,说三眼二郎神杨戬,收服了梅山七怪,七怪改邪归正,所以便改称七圣。民间艺人演的二郎神很精彩,二郎神刚出来只有两只眼,待要开天眼时,演员举足一踢,立时在印堂便多了一只眼。原来眼睛画好贴在靴头,待举足时,靴头恰恰点中印堂,天眼便端端正正贴在印堂之上。据说,这类开天眼的表演,其实是江湖戏法之一,名为点彩。
点彩源头可以一直追述到东汉末年,那时的方士喜欢搞神仙变化,忽地由壮汉变为老翁,老翁变为女子,女子变为小儿,诸如此类幻形之术,便是靠点彩来变的。
他们浑身衣服是经过设计的,只要左覆右盖、上牵下扯,就能变成不同的服饰,而面部化妆的改变,那就完全是点彩,手指一点、一抹,样貌就改变了。
类似的绝技还有川剧变脸,据说川剧演员是戴着层层面具的,面具是用猪尿泡做成的,不但薄而且有弹性。演员如果戴七张猪尿泡面具,那就可以变八个面(一张是本面)。那为什么又被称为点彩呢?因为一定要靠手指头助力,然后才能恰好挣脱一层面具。如若不然,很可能要变红脸却变成金脸,那就跟剧情不配合了。
除了面具之外,川剧的变脸还要靠手上以及鞋头暗藏的一些色彩或工具来点彩。譬如演《望娘滩》,说一个穷家小孩误吃了龙珠,要化龙而去,当化龙时,便连变七个脸,由本来的粉面,依次变为青、绿、灰、红、金六个颜色,每变一次,眼下的血泪痕深一些,阔一些,这道血泪痕便是靠装肚痛满台打滚时,用鞋尖点上去的。
变完七胀脸后,要化龙了,用指头一点后颈,就弹出两只龙角;双手在面前一抹,便已装上了龙鼻,然后双手互抹,手就变为金色(这就是为什么血泪痕要靠鞋头来点的缘故,因为手掌已藏有龙鼻和金色,血色便只能藏在鞋头),演员再转几个身,便连衣服都变,变得浑身龙鳞。这时满台火彩,烟雾迷漫,化龙的演员再扯着绳索冉冉上天,就真像人变成龙,虽未变全,却已能出现挣扎腾空的样子。
现在这些民间的绝技绝活越来越少见了,或许以后我们只能在影视作品里才能一窥其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