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期东莞话剧文化具有鲜明的“莞味”特色。东莞话剧除了继承与弘扬“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开拓创新”的城市精神外,更加彰显东莞城市文化的魅力,助力于东莞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东莞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又能给东莞文学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竭的灵感与动力,让更多东莞人讲好东莞故事
一、海纳百川:新时期东莞话剧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东莞话剧的蔚然兴起,是东莞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东莞人追逐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导向。新时期,东莞作为“广东四小虎”之首,有着“世界第一工厂”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东莞制造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务工者。东莞因此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又一座开放度高的现代化城市。东莞的城市精神之一,即为“海纳百川”,除了有广府文化圈的基底,还形成了“新客家人”文化圈(笔者注:“新客家人”不是指韶关、梅州等客家人,而是指东莞有大量省内外人员,构成东莞独有的“新客家人”群体。)这些“新客家人”群体的不断壮大,逐渐影响着东莞整体审美倾向。东莞城市文化整体倾向,是博采众长的,是百花齐放的,是兼收并蓄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视野,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是东莞城市精神之一。东莞话剧文化作为东莞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具备着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在不断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方针。新时期东莞话剧兴起于21世纪初。乘着“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文化春风,不少东莞话剧带有先锋性、实验性的味道。新时期东莞剧作家、导演艺术家的有关“传承”与“创新”,秉承四个原则,即“以现实主义为主、以自己民族的审美特性为主、话剧继承传统戏曲是以话剧的审美特征及现代观众的现代审美取向为主、以导演艺术家自己的创作个性与美学追求为主”。无论是剧作家、导演、演员,抑或是观众、票友、戏迷,有关新时期话剧、现代剧的审美风向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如陈恭敬所说,“从诉诸感情向诉诸理智的转化,从重情节向重情绪的转化,从规则的艺术向不规则的艺术转化,从外延分明的艺术向外延不太分明的艺术转化。”东莞话剧的蔚然兴起,除了是东莞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东莞市政府、东莞文联等多方努力的必然结果。
21世纪初,东莞市政府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发展战略后,便打造出诸如玉兰大剧院、塘厦演艺馆、常平大剧院、长安影剧院、余屋剧院、梨川剧院、天域歌剧院、粤韵馆、文化周末剧场、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莞城工农8号先锋剧场等数十个剧院剧场,辐射多个城区、镇区,剧场规模大小兼备。以玉兰大剧院为例,东莞市经济发展“筑巢引凤”的模式延伸到了文化建设领域,实现了“政府管文化,企业做文化”的制度创新。自年开始,玉兰大剧院连续四年每年引进一部国际顶级原版音乐剧,如年《人鬼情未了》、年《保镖》、年《芝加哥》、年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等等。这些顶级原创音乐剧也由此以玉兰大剧院为首发站,陆续开启全国巡演。玉兰大剧院除了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笔者注:剧目囊括音乐剧、话剧、舞剧、木偶剧、默剧、儿童剧等等),还培育出不少本土优秀剧目,如音乐剧《蝶》、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音乐剧《少年袁崇焕》、话剧《雁儿飞飞》、儿童剧《彩虹森林》等等,这些本土优秀剧目也以玉兰大剧院为首发站,陆续开启全国多地巡演。玉兰大剧院作为东莞有名的文化标签,除了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无可估量。玉兰大剧院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模式,正是东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的具象反映。
二、厚德务实:新时期东莞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特殊记忆
自“世界工厂”到“先进制造业之都”的转型,东莞日渐沉淀生成独有的精神硕果——“厚德务实”,成为新时期东莞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之一。厚德务实的精神,深入东莞各个文化领域,话剧作为突出领域,颇受市政府、专家学者、艺术人员等群体的重视。新时期东莞话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独树一帜的打工文艺与东莞城市精神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正是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催生了打工文学,丰富了城市文学,进而影响了东莞戏剧文化的衍生形态,造就了东莞话剧艺术的精神内核。打工文学一直是东莞文学在全国范围内较为著名的老品牌。李敬泽认为,“打工文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思想命题,打开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身份转换的复杂情感和记忆,对中国现代性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追问,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份特殊的精神记录。”打工文学,既是东莞人厚德务实、勤劳奋进精神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在莞务工的众多群体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以莞城文化周末剧场(以下简称“文化周末”)为例,东莞话剧文化中处处体现打工者的勤劳与务实。文化周末与玉兰大剧院同期成立,文化周末已经走过17个年头,持续不断地为东莞市民提供丰富多样高质优质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体验。}
这其中,有不少剧目均由东莞本土演员出演或东莞剧作家创作,由东莞人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如年话剧《剩女郎》、年话剧《雁儿飞飞》、年《北街南院》、年《前海壹号》等等。文化周末旨在为本土剧作家创造良好条件,以打造本土优秀现代戏剧;文化周末除了打造现代戏剧,也通过开办演艺培训班的方式,致力于培养更多本土的非职业演员。《剩女郎》讲述两个风格迥异的人因为相亲,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因为相亲惺惺相惜,点燃爱情火花,走向婚姻的殿堂;《雁儿飞飞》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掀起的打工潮为主要背景,叙述了以主人公雪雁为代表的打工族为了事业和梦想,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莞奋斗的经历;《北街南院》讲述了SARS逞虐期间,北京北街南院因出了一个SARS病人而被隔离。在共同克服和战胜SARS过程中,人与人在靠拢,心与心在沟通,表现出真情和相互关爱;《前海壹号》以深圳售价高的楼盘名字为戏名,讲述结婚多年的老夫妻,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和青年情侣,对于卖房和买房产生的问题的不同看法。四部代表性剧作,从演员构成、剧本创作,再到公演展演,处处体现东莞人厚德务实、勤劳奋进、积极乐观的精神。
三、开拓创新:新时期东莞话剧文化的孜孜不倦与积极探索
除了“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开拓创新”同样也是东莞城市精神一张靓丽的名片。东莞是近代历史的开篇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广府文化圈的基底,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东莞文学艺术亦如此。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文学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东莞人开拓创新的精神。新时期东莞话剧是展现东莞人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五年来,除了文化周末剧场以外,玉兰大剧院、工农8号文创园等单位陆陆续续引进不少现代戏剧,比如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主打“先锋性”与“实验性”的位于莞城的“先锋集结号”,便是其中一员。下文以“先锋集结号”为例,进一步探讨东莞话剧与东莞开拓创新精神之关系。“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品牌是东莞市文化馆与镇(街)共建的11个文化艺术品牌之一,主要服务青年人群体,主要包含“先锋剧系列”“非职演员培训项目”“潮流文化活动”三大板块。而“先锋剧系列”,成为“先锋集结号”历年来主打的品牌活动。
“先锋剧系列”邀请珠三角大学生校园剧社和社会中有编创排演剧目能力的个人工作室来莞演出,由此引进许多各式各样的剧种,如默剧、肢体剧、浸没式剧等。这些新式的剧目形式,让东莞人,尤其是文艺青年颇为好奇和兴奋。“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品牌计划每月都有一部能让青年观剧人参与讨论的先锋实验剧目的演出,每周都有一期爱好表演的青年群体能够参加的公益表演课程的培训。通过实验剧的打磨和现代戏剧演员培训,从而引导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