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丨杜建华积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杜建华参加央视戏剧节目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川剧剧目概论》《中华戏曲·川剧》《川剧史话》……5月17日,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建华来到位于成都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放着她这些年来写作的大量有关川剧书籍,和刚被授予的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金属方牌。

杜建华的著作

今年4月,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首批年度“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完成授牌,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茹、刘露、廖忠荣10位文艺工作者入选。杜建华作为戏曲川剧研究者的代表,她透露了近期关于工作室的研究计划。

杜建华工作室

川剧是珍贵的巴蜀文化资源

“这是一份荣誉,是鼓励,更多的也是职责所在。”杜建华认为,被授予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对自己也是一份敦促,她已经做了40年的川剧研究,非常希望借名家工作室这个平台和机遇,继续做好川剧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这个领域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这是没有止境的”。

在杜建华看来,其实四川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川剧作为其中的代表,更应该系统地将这些文化资源整理、收集和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川剧不仅仅是一场场戏,一次次演出,它其中包含的婚丧嫁娶、巴蜀风俗民风,都是四川文化珍贵的“活化石”。眼下,不少川剧绝技、传统戏,因为老一辈艺人离世,没法得到很好地保存,有的面临些失传的风险。为此,她也整理了上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不少川剧剧本,以《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明清传奇》等名著分类,目前仅《川剧传统剧目集成》中已经出版整理了多个川剧剧本,共计30多万字。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部分)

这些剧本是通过从各民间院团等社会渠道收集过来,其中还有绝本和孤本。收集过来后,再被戏剧专业研究人士誊写、校对,之后还要交给具有丰富演出经验的川剧名家、老艺人把关审阅,加上剧本本身的曲牌名,杜建华说:“最终希望能达到一种民间剧团想用就能拿来演出用的程度。”同时,这些整理好的剧本也成为川剧保存的珍贵文本。杜建华计划,希望在工作室成立的最初三年内,整理好80至个丑角剧本,与此同时还要完善明清时候的剧本,若进展顺利,未来也可连续为生角、花脸等行当准备的专门剧本推陈出新,传承培养好青年川剧研究人才。

杜建华回忆,她年一毕业就分配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工作。初出茅庐的她,被不少前辈关照着走上了川剧的研究之路,在她一窍不通的初期,前辈常常邀请她看川剧一起研究川剧,这条路一走就是40多年。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目前杜建华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戏曲,尤其是川剧领域的青年研究者。她目前和四川师范大学合作,邀请戏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她一起整理川剧剧本,这些同学有的在整理川剧剧本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论文兴趣点,有些同学在整理剧本的过程中吸取了川剧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起了创作剧本的能力,成为编剧。她也呼吁社会上广大对巴蜀传统文化,对川剧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加入自己的工作室,大家一起为川剧传统文化的整理和搜集做出贡献。

她希望自己整理的剧本、技法、戏剧条目,一方面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也能把这些资料分发民营川剧团、地方川剧团等,为他们的表演和创作提供范本,输送源源不断地演出材料,也能为四川传统文化、巴蜀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积累贡献自己的力量。“川剧表达着我们的四川文化,也带着我们一起寻根四川的文化脉络。”

—END—素材来源:川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