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李婷图/文)“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没姐姐,剪刀送爷爷。爷爷留我船上宿,小小船儿飘荷叶。”离年川剧《变脸》首演已过去20多年,当年张韬饰演的小狗娃一角,活泼可爱引全国戏迷怜爱,而因扮演“水上漂”而被观众喜爱的国家一级演员任庭芳,如今也已经78岁了。4月27日,头发略显花白的任庭芳一早从温江出发,前往位于成都市中心指挥街的四川省川剧院,继续经典川剧《变脸》的复排工作,当天成都室外温度31℃。
今年4月,恰逢四川省川剧院建院60周年,巴蜀著名编剧魏明伦从艺70周年,四川省川剧院将复排川剧《变脸》工作列为剧院年度重点传承项目。“这部剧是我对魏明伦的肯定,对谢平安的追忆,也是对大家的感念。”当年在任庭芳身边一起排演《变脸》的“老搭子”,这几年因年迈离世了不少,因此复排川剧经典《变脸》有了更厚重的传承之义。
老中青川剧人共演,传承原版“精气神”致敬经典
“是里程碑式的。”“狗娃太乖了。”“在香港演出时观众喜欢得不得了。”几乎拿满了川剧界的重要奖项。”一提起经典川剧《变脸》,不少川剧圈内人都能回忆起一两段关于这部剧的“高光时刻”。川剧《变脸》是四川省川剧院经典剧目,年巴蜀鬼才魏明伦创作,由已故的谢平安、张开国、刘忠义三位导演执导,任庭芳、杨韬主演。主要讲述了身怀变脸绝技的江湖艺人“水上漂”与被拐的9岁小女孩狗娃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部川剧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民国初年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其悲剧色彩也透露着强烈的人情味和批判性。
20年多前,熊宪刚还在重庆从事川剧工作,专程慕名而来成都当时的状元街看川剧《变脸》首演,那时他作为台下的一位普通观众,观摩学习前辈的演出。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熊宪刚如今是省川剧院的一级演员,已成长为一位舞台经验丰富的川剧生角。这次他在《变脸》复排中饰演男主角“水上漂”,坦言压力不小:“水上漂是一位接地气的江湖艺人,现在想起前辈们的演出还历历在目。”毕竟此前的《变脸》已十分经典,熊宪刚也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同时,他也把这次复排看成是川剧传承与学习的机会,当下的主要的排练任务,还是努力去原汁原味地刻画、更深入地去理解角色本身,把握角色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这下有点感觉咯。”“眼睛要顺着手指着的方向看过去。”“这里,可以用一字步来走。”在川剧《变脸》复排现场,任庭芳、毛庭齐两位川剧导演联手完成此次复排工作。小到主人公情绪激动时的手掌颤抖,一句台词语调和措辞的拿捏,大到人物面向观众的整体走位,表演故事逻辑上的前后反应,每一位在舞台上的演员,都接受着前辈们的口传心授。有时候语言无法表达,任庭芳就在舞台间来回爬上爬下,亲自示范表演给年轻演员们体会。在台下,没有轮到上台的演员们,互相提醒着容易出错的台词,学习着台上的执导,整体氛围紧张又其乐融融。值得一提的是,狗娃一角也面向全川喜爱川剧表演的小朋友选拔了出来,最终川剧《变脸》将由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演出。
川剧变脸“含义丰富”,再创造源自生活观察
在川剧《变脸》中,水上漂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虽重男轻女,但也重情重义。是擅长弄潮的船夫,也怀着一身变脸的好手艺。他虽然被人贩子欺骗,掏出十元大洋救出男孩,想让“传男不传女”的技艺得以延续,但也刀子嘴豆腐心,对狗娃百般疼爱,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离不开川剧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揣摩。
任庭芳回忆,自己在演水上漂这个角色时,他在船上站不稳的步伐,平时走路的八字步等细节,观众觉得入目三分,其实都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小时候他出生在梨园世家,父母也经常在船上演戏,所以他一直对船、对船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互相之间如何打交道,这些底层社会的劳动人民如何谋生,都潜意识地捕捉进了他的脑海,他对巴蜀独有的码头文化很有感情。
排练现场,两代水上漂的传与承得以实现。在这次复排中,任庭芳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原版风格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现代舞台技术手段进行微调,以增加剧目的观赏性。“此外,他也秉承着“不刻意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理念,就是带着年轻演员自然而然地融入、理解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学习传承川剧经典,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再创作,但对生活的热爱,这份热爱留下的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是贯穿在创作中的。”
此外,在水上漂的戏份中,自然也少不了川剧变脸技艺的展现。“与剧情联系得非常紧密,干干净净五张脸。”熊宪刚说道,比如水上漂首次登台时,就会给观众们“露一手”变脸绝技,让大家一饱眼福。在任庭芳看来,川剧《变脸》中的“变脸”技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技艺,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含义,一语双关。
“人生如戏,变变变。”是川剧《变脸》的经典台词。在故事中充满了不少扣人心弦的反转,恰似变脸。比如老艺人把女孩认成男孩前后态度“变脸”,人贩子摇身一变警察局长等,各种阶层各种身份之间的来回转换,而这些变脸又折射超乎了对人性、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思索,“所以变脸的意义是分丰富的。”任庭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