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现探店藏在文玩市场里的散装川剧团

01:29散装?川剧?一个是时下年轻人常用的网络词汇一个是传统文化的标签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答案就在成都玛塞城收藏品市场里……顺着台阶下到负一楼下沉广场,看到门口一块黑色水牌子,老戏院的标配,目的地到了。“大爷是在这里买票吗?”“那里”“哪里?”“这里!”一位身穿黑色短袖T恤,额头锃光瓦亮的大哥招呼着我们。嚯!这体格儿,一看就是川剧练家子。果然,他就是川剧艺术团的团员之一罗勇,看到我们立即强调:“30一张票,里面随便拍照,还能采访演员。”他怎么知道我们是来采访的!!!记者猛一回头,差点被闪光灯晃晕。罗勇说,我们已经是今天的第五六七八……拨拍摄团队了,从上个星期开始,就有很多大学生或者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打卡。这里有什么“魔力”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记者向正在拍摄的大学生们提出自己困惑:“你晓得他们化的啥子妆不?”“不晓得,我们过来拍毕业作品,传统文化方面的。”“你听得懂他们唱什么不?”“听不懂,就是来感受这个氛围。”还别说,在记者接触的成都川剧团里,这里的艺术氛围别具一格,进一步是文化传承,退一步是市井百态,那边抱孙子的大姐正在和艺术团的成员拉着家常,这边如果我没看错,桌台上摆放的应该是晚饭要用的佐料,和待客的茶水。可谓上台可表演,下台可唠嗑,因此这个剧团颇受欢迎,有了如今成都“散装”川剧团的雅号。在一个不起眼的门头上我们找到了这家艺术团的名字,三花川剧艺术传承中心。老戏迷们不停的在记者面前给艺术团点赞:“他们啥子都会,表演得好!(此时有大爷的手动点赞)”“我每天都来看,还把他们每天表演的戏都记在小本本上了,记了十多本了!”我们从三花川剧艺术团的团长陈英处了解到,剧团名缘于三个热爱川剧的姐妹,陈英便是其中之一,舞台上扮演丑角的是二花伍玉,还有今天家中有事没来现场的大花王娟。三人是从小一起学戏的好朋友,因为家庭原因,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轨迹,直到年过四旬,年三人再度相聚,回首年少时对川剧的热爱,于是下定决心中年逐梦,便成立了这个小剧团,取名为“三花”。二花伍玉是剧团的主心骨,团员们都是她一个个电话聚起来的,如今已达到二十多人,在民营剧团中,也算不多见。据说,“三花”最开始出现在年轻人的视野中,是伍玉的儿子在网上发布了艺术团的小视频,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契合点,于是“三花”火了!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看着川剧的关雯说:“我是在B站看到有一个小朋友拍了,然后我正在成都玩,特别喜欢这种氛围,门票30块钱值不值?挺好的,卖50或者都值,在城市里很少有这种氛围,有烟火气,巴适!”在老戏迷的评价中,三花川剧艺术团无论是妆造,还是手眼身法步、唱腔都在水准线上。在年轻人的镜头里,这里有着老成都独特的市井烟火气。看着这么多观众喜欢“三花”,团长陈英开心地说:“那么多年了,很难得看到那些年轻娃娃走进剧场,哪怕他们就是来照两张照片也好,只要他走进了剧场,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安慰。川剧不能断代,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需要有传承。”其实,我们看到的“三花”只是他们周末热热闹闹的一面。团员们说,星期一到星期五还是很冷清的,他们是一年天不间断的表演,每个月算下来,大家能拿到手的工资不过三五千,有时候三朵花还要再接一些商业演出来补贴大伙儿的工资。三花川剧团就这样在成都的犄角旮旯里野蛮生长了8年,没有一名团员想过离开或者放弃。团员们用一句特别“鸡汤”的话总结原因:“舞台上我们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舞台下还有一群同样热爱川剧的戏迷,始终不离不弃。”喜欢这种氛围,喜欢传统川剧的粉丝们也可以自带瓜子、花生、茶水、卤味去打卡,演出时间从每天下午2点到4点20分,天全年无休!!票价30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