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陈钰铃
7月9日,久雨的山城阳光初绽。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京昆室主任卢展工率队的全国政协京昆室专题调研组,就“发挥戏曲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开启了为期两天的重庆调研之旅。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渝北区龙塔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川剧艺术中心,龙兴古镇龙吟楼戏楼、古戏台,九龙坡区走马镇、白市驿镇等地,寻找散落在重庆街市小巷中的曲艺文化。
好听的曲儿,唱给群众听
刚到渝北区龙塔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热闹的锣鼓声就飞到了调研组成员的耳边。循声而上,在三楼的活动中心,几位热爱戏曲的老票友正在排演节目。
传统的川剧唱段引起了调研组的兴趣,热情爽朗的主唱毫不怯场,她笑着向调研组成员们微微行礼,唱段张口就来。只见她一会儿皱眉,一会大笑,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戏味十足。
乐曲声停,调研组成员们纷纷鼓掌叫好。卢展工笑着询问票友们:“你们平时会出去演出吗?是义务演出吗?”负责演奏乐器盖板子的龙永鸣老人一只手扶着乐器,一只手轻轻摆了摆:“是义务演出,但我们还是要吃盒饭的。”此言一出,调研组成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卢展工笑着说:“盒饭是要吃的,我们的曲艺文化也要多多为人民服务。”
在川剧艺术中心,卢展工看完年轻川剧演员演出的折子戏《宫会》高腔选段后,和调研组成员走上戏台向演员们问好。他动情地说:“川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从剧本、演唱、服装、道具到词曲、武术,这其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让川剧这类的戏曲更好地代表民族、代表中华,体现中国特色,让戏曲为人民服务,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
龙兴古镇古戏台前,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长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戏台上戏曲爱好者们的表演。龙兴镇浓厚的曲艺氛围让调研组成员十分欣喜,卢展工笑着和大家说:“人民群众是有鉴赏能力的,要让他们更好地爱上戏曲。”
未来的曲儿,续在童声里
7月10日一大早,调研组来到了中国曲艺协会评选的“中国曲艺之乡”——九龙坡走马镇。行走在走马古街的青石板上,听灰瓦白墙内流淌出来的音乐,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在这里,一批小小“曲艺家”用稚嫩的童声传承发扬着曲艺文化。
古戏台上,几个走马小学的学生穿着戏服,有模有样地表演着一出情景剧《大嫂算命》。台上的小演员演得卖力,台下的观众看得入迷。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融入角色之中的小演员们“两耳不闻台下事”,尽情演绎着故事中人物的嬉笑怒骂。
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驿都实验学校里,也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川剧的孩子们。
看着一群穿着戏服化着妆却依旧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调研组成员站在课桌前微微弯下腰和孩子们聊天。
“你学川剧几年啦?”卢展工看着一个化着大花脸的孩子,和蔼地问道。“我三年级开始学的,学了两年了。”孩子的手抓着衣角怯生生地回答。“那你有什么拿手的节目吗?给我们展示一下好吗?”卢展工鼓励道。小男孩点点头,走到人群前,双脚左右辗挪,展示川剧丑角的基本步法“磨步”。
听说孩子们7月12日要去上海参加“小梅花奖”比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化局原局长马博敏为孩子们送上了真挚祝福,“祝你们在小梅花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希望你们将来走上更大的戏曲舞台。”
卢展工随后趁机邀请三届梅花奖得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刘莉沙为孩子们现场清唱了一段。“看,孩子们都听呆了。”卢展工指着围坐在地上观看表演的孩子们,笑着说。“让戏曲走进校园,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川剧。”卢展工对驿都实验学校的校长点头致意,“这一点你们做得很好。”
离开驿都实验学校,调研组又来到了龙海村观文书院。戏台上,年迈的老师傅带着年幼的小徒弟打鼓唱戏,传统戏曲在一老一少的默契里悠悠流传。